您当前位置: > >

一、夜泊诗咏成佳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吴、楚并提似乎由来已久,所谓“吴头楚尾”。春秋吴楚故地,就是现在的长江中下游一带,两地文脉相连,同气连枝。苏州城的发展,吴文化的发源,都与“楚”有关。商末周初,泰伯奔吴,建立了勾吴国。春秋末年,阖闾、夫差父子相继为王。公元前515 年,公子光派义士专诸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为吴国的第2 4任君主。他励精图治,重用楚国人伍子胥和齐国人孙武,一文一武,开创吴国霸业。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在顺应天地自然的基础上,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阖闾大城。

  如果说楚国人伍子胥建造了苏州城,那么,同样是湖北人的张继则宣传了苏州城。千年前的一个夜晚,张继行舟至此,作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影响深远。这也正是得益于苏州这方土地开放、包容、不排外的品格。时至今日,苏州也还是如此。我们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引进各方人才,才使得现在的苏州成为国内强大的地级市之一。

【枫桥/任祝成】

二、枫斛量尽万家米

  江枫洲和寒山寺这两处景点都在因运河而兴的枫桥古镇里。枫桥镇,因枫桥得名。唐以前,枫桥称“封桥”,官府在此设卡检查过往商旅船只,每晚苏州城的城门关闭后,运河即封航,船舶要在此停泊待旦。

【运河秋韵/吉克】

  当然,运河上的关隘是很多的。枫桥镇往北,同样有个很重要的关隘,即浒墅关。到了宋元时期,枫桥镇的市肆闻名遐迩,明清时期,枫桥镇已经是著名的商业市镇。清乾隆、道光、同治年间,先后多次将枫桥列为市,将其指定为全国性米粮市场,承担东南各省米粮调运。枫桥米市之繁荣远超其他大镇。清中叶,枫桥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米豆集散中心。当时枫桥镇有米店200多家,其米价行情影响各地,成为苏南一带的标准,民间有谚语“打听枫桥价,买米不上当”。

  由于枫桥镇在漕粮采运中的特殊地位,政府还在这里特设枫斛,作为官方度量标准,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因枫桥市镇的兴旺,运河常常为米船所壅塞,清政府专门立牌规定漕船只能停在清风亭处,不许再停靠市岸,并立“永禁诈索商船碑”,保护过往船只。

  枫桥市镇与苏州城内的阊门商市相连,唐寅曾有诗写道:“金阊门外枫桥路,万家灯火迷烟雾……”苏州是大运河沿岸遗产极丰富、经济极发达的城市之一,大运河对苏州有着重要的影响。历史上曾经有“金阊门、银胥门”“米市探听枫桥价”“苏州过后无艇搭”等俗语俚语。

  千百年来,苏州依托大运河,发展成一个水运发达、商贾云集的城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形容枫桥:商贾骈集,其盛况实在壮观——商旅如织,水运繁忙,漕船交错其间,官船次第而列,一眼望去运河中旌旗飘飘,舟船林云,川流不息,几无虚隙。运河两岸万商云集,市廛鳞次,人流如潮,喧浪盈天, 活脱脱一幅“姑苏繁华图”。

  这里,也要讲一讲《姑苏繁华图》。此图又称《盛世滋生图》,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 年画成,全长12米余,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度的2倍多。画面自灵岩山起,至虎丘山止,自西向东,由乡入城,展现了两山间木渎、横山、石湖、上方山、盘门、胥门、阊门、山塘街等地的景色。重点描绘了一村(山前)、一郡(苏州)、一街(山塘)的景物。作者画笔所至,苏州连绵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粗略计算,全幅画有各色人物12000余人,各类建筑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 余块。此作可以说是研究2 00 余年前“乾隆盛世”的形象资料,也为我们勾勒出苏州作为运河名城的盛世景象,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三、“御寇安民”铁铃关

  “御寇安民”是枫桥景区里铁铃关上的一块匾额。古关建筑雄壮古朴,是明朝嘉靖年间抗击倭寇留下的一处历史遗迹,是当时扼守苏州城西的重要军事屏障。明代,由于水运发达,苏州的枫桥、阊门一带富庶繁华。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进犯苏州,烧杀抢掠,使得苏州的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对苏州经济也造成了重创。为抗击倭寇,嘉靖三十六年(1557),枫桥敌楼铁铃关拔地而起。民国《吴县志》记载:“枫桥敌楼在枫桥东堍,方广周十三丈有奇,高三丈六尺有奇,下垒石为基,四面甃砖,中为三层,上覆以瓦,旁列孔,发矢石铳炮。”铁铃关,就是这样一座雄踞枫桥、扼守城西,守卫着苏州城安宁的军事堡垒。

【枫桥古镇/谢竹君】

  1949年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签国内和平协定,国共和谈破裂。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长达500多千米的战线上打响渡江战役,一举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4月21日晚,担负解放苏州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十兵团第二十九军,在江北的张黄港至八圩港一线实施渡江作战,其突破正面跨度约2 0 千米。突破江防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推进,并于4月23日晚解放无锡。4月2 5日晚,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司令部命令第二十九军除留一部分兵力担负无锡城防外,主力向苏州进军。26日凌晨,第二十九军、第八十五师和第八十六师先后沿沪宁铁路从无锡向苏州进发。途中,部队克服铁路轨道枕木间行进不便的困难,加速前进。先头部队到达望亭附近时,遭敌机轰炸扫射,随后立即沿铁路两侧隐蔽并组织火力反击,敌机仓皇逃遁。战斗中,解放军伤亡达10余人。

  26日下午2时,先头部队抵达浒墅关。军部首长根据敌情进一步制订作战方案。第八十五师二五四团作为进攻苏州的主力先锋部队,在接到任务后,马不停蹄地由浒墅关向开山村前进。26日下午4时,部队在开山村田头召开紧急会议,明确具体作战方案:以一营和三营担任主攻,向枫桥、铁铃关展开攻击,二营作为预备队待命。27日拂晓,二五四团三营在团长李力群直接指挥下发起攻击。三营迅即攻占铁铃关,并沿运河内侧小道继续追击逃敌。一营也从铁铃关尾随逃敌追击至火车站,歼灭其残部后,继续沿铁路向东进至唯亭附近。

  在一营、三营发起攻击前,二五四团命令预备队二营插到火车站东北侧,控制苏州通往常熟、昆山方向的公路,以切断逃敌退路。二营以迅猛之势到达指定位置。与此同时,第八十五师二五五团也在江村桥至高板桥一线发起攻击,敌军虽负隅顽抗,但终究招架不住,全线溃退。

  27日早晨6时40分,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分别从平门、阊门、金门和娄门入城,会合于观前街,苏州古城由此宣告解放。一座曾经见证了“御寇安民”的古关再次成为伟大战役的见证者。也因此,大运河苏州段的血脉里,流淌着浓烈的红色基因。

【走进铁铃关/刘洋】

四、新老运河相辉映

  枫桥,作为大运河苏州段上苏锡河段与城区河段的分界点,将大运河苏州段的水分成了两路:一路流经铁铃关后,折东循上塘河流入阊门与环城河汇合;一路流经枫桥,过江村桥,南下横塘方向,过彩云桥或折东循胥江穿泰让桥与环城河汇合或继续南流。苏州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往船只增多、船型增大,枫桥段狭窄的河道更显拥挤,致使事故频仍。1955年12月21日,苏州市开始了对该段航道急湾改造的工程。

  枫桥段航道急湾改造工程以避开铁铃关、枫桥河道急湾为施工目标,即避开此处原来狭窄的“S”形弯道。新辟航道自枫桥兵营操场,经江村桥西侧,直线向南至高板桥(桥址近何山桥),连通原从枫桥方向而来的大运河河道。工程竣工通航后,运河来往货运船只到达枫桥段不再经过枫桥和江村桥下狭窄的旧运河道,而是走上塘河航道,或走新开辟的航道,这样既保障了大运河的通畅,又保护了寒山寺的清静环境,并在新、老运河之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岛屿——江枫洲。从此枫桥至横塘的这段河道成为大运河枫桥段主航道。

  如今,枫桥景区内,一边是水运繁忙的新航道,舟船往来,一幅黄金水道的盛世画卷;另一边是静静的古运河水,河水穿江村桥、枫桥而过,通过上塘河流入苏州古城内,连接着古城的水系,河上舟船林云,岸上游人如织。历史与现代就这样在这里自然地融为一体。

【运河畔景区--寒山寺/伊志明】

  “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这是明初苏州著名诗人高启对枫桥的评价。自唐代张继在这里咏下了千古绝唱之后,历代诗人在这里都有经典的题咏。张祜的“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尽显悱恻缠绵,诗翁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则抒写了他对于此去巴山前路千重的怅惘。此后,文徵明、袁景澜在此皆有名篇。

  2018年,“枫桥夜泊”大运河文化诗会在静静的古运河上首次举行,掀起诗词热潮。20 20 年,诗会再次上演。一座桥,通向诗和远方;一条河,见证今古繁华;一段历史,让江南文脉与红色基因共存。

Baidu
map